啟思小學中文教IB 不考試不測驗培養未來學習者【有片】

親子

發布時間: 2017/11/01 12:36

最後更新: 2020/05/18 12:49

分享:

分享:

啟思小學校長陳素明強調學校希望幫助學生建立解難和探究的心,覺得自己有能力。(曾有為攝)

啟思小學是本港唯一以中文為主力教學語言的IB小學,學校執行IB框架並融入本地課程,孕育IB學習者態度;啟思小學陳素明校長期望,學生在IB小學六年中能學會關心別人、有良好情緒和自控力,並成為積極的學習者!

該校以中文作主要教學語言,陳校長認為因母語更有助建立思維,而學校英語師資強,英文教師中包括6位以英語為母語的老師,配合提升英語課堂時數,以幫助學生建立英語能力。去片睇

學校執行IB框架,各科以此為根基發展教學內容,其中透過「超學科探究課程」的經歷作貫穿,培養知識量、探究精神、世界關懷等IB素質;學校只按需要引入教科書作教材,而各科課程主力由老師團隊設計。

美麗的圖書館。(曾有為攝)

陳校長強調未來學習者要掌握如何搜集資料、跟人合作等,故學校不會有太多以抄寫為主導的功課,並會讓學生在課堂上完成研習,不想家長太多干預。

我們不會有太多功課,而且每天有45分鐘功課堂,讓學生完成功課。學校沒有考試和傳統測驗,以多元進展性評估取代;六年級是製作年終展品作能力考核,屆時學校會舉行畢業作品展,學生要接受來賓質詢其研究。

低班上英語課,分組設計board-games。(曾有為攝)

由班主任老師  統整跨科

IB小學的教學共有7大學習領域,該校把其中的「社會學、科學」融合為「社會及科學」,透過由學生自立命題的專題研習,探究有興趣的東西,以鼓勵自學。

校長舉例中文科會簡單的抄寫功課和少量默書,抄寫不會很多,並着重理解;同學會用一本學習手冊,手冊內已詳列很多預習方法,推動大家先為課堂作準備。

【延伸閱讀】女生跳出傳統學校讀IB考獲43分:每天清理課業疑點

超學科課程是IB核心科,其他學科也會有各自的研習,並會同時跨到超學科主題中。

鄭美華副校解釋超學科主題主要讓學生把知識融會貫通,而為方便跨科,各級班主任需同時任教中、數和社會和科學,可以更靈活調度課堂,以滿足課程需要的深廣度。

小五梁天健、張靖澧自定命題完成超學科功課。(曾有為攝)

IB注重以孩子為本的教學,故不採傳統教科書。

各科會有其學習經歷,學生溫習是用回自己學習經歷手冊。傳統學校可能一年撥出一星期做研習,但IB是全年進行研習;展示方式也不設限。

高年級能力較高便用腦圖、話劇或其他方式演示,IB少以紙筆考核成績,課堂上的研習過程已是一種評估方法!

高年班學習記錄由學生自己決定用那種方法如圖畫、文字、腦圖,表達自己怎樣理解。(由受訪者提供)

校本思考課培養自控力

IB的上課模型着重由學生主導,有大量分組討論和公開表達,以培養開放性思維,陳校長補充,IB老師因此要具備開放性、喜歡學習及關愛學生等特質,IB課堂傾向尊重個別見解和創意;再者,因學校有信仰背景,同時極重視學生身心靈發展。

我們有很強的輔導組幫助學生建立健康習慣及正向思維,多年來在低小推動校本的EQ及思考課程,教導他們認識自己的情緒,如何控制自己等。

小一思考課程是由體驗入手,她舉例有次老師在枱面放置美食,但告知小朋友不能吃掉,如果老師回來還未吃掉,同學就可能有獎。

他們會用不同方法控制自己,有些會閉上眼、有些會收好食物放在抽屜……老師回來會問他們所用的方法,為他們總結。

學校信念是教育孩子不需以責罵、懲罰去達成目標,例如各班自己訂立「如何學得好」的協議,當有人違返了協議,例如干預了別人發言,其學號會貼在一個升燈表上第一格,到了某一點他便要離場反思,或到加油站與老師傾談。

【延伸閱讀】港生赴新西蘭讀IB:有更大空間思考我的未來

陳陳素明校長(中)和兩位副校長呂志聰(左)和鄭美華(右)。(曾有為攝)

負責訓輔的呂志聰副校笑謂,加油站便是訓輔室,但學校目的是加油而非罰,想正面理解孩子心情,接納人人也會有突然失靈一刻。

為培養小朋友自發自律,每級每月會競選「自律精神Super class」盾牌,投票人可以是老師、風紀、叔叔姐姐;學校鼓勵服務,廣設各類服務生,並培訓全校四分一學生擔任風紀,由他們擔任照顧者、培養自己成為僕人領袖。

他笑謂,風紀是一個正能量的方法,讓學生彼此鼓勵和欣賞。

撰文 : 胡麗珊 TOPick記者